"LAVAZZA 可以在義大利這麼強,是因為既能把成本壓下來,又能標準化。他們有百年的歷史,累積大量經驗加上大型的烘焙廠與設備,所以他們可以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的供應品質恆定的風味,正是符合咖啡在義大利就是一個平價、生活化、穩定風味的經濟模型,我覺得他們在這部分控制得非常非常好。———達文西咖啡創辦人 蔡治宇"
自 2021 年燈亮之前,創辦人蔡治宇從 1996 年踏入咖啡產業其實已然二十五年。從社區型咖啡店助手,到在自己開設的單車店提供咖啡,並成為台灣開始自烘咖啡豆的前幾人,接著成立咖啡教學中心當上講師,如今除了創辦人一職,他也是「台灣咖啡發展協會」的理事長。
義式咖啡是什麼?
蔡治宇說:「義大利人喝咖啡不是高消費,對他們來說咖啡是日常的,負擔的價格有天花板,當消費者只能負擔一定的價格時,一杯咖啡的成本勢必被壓縮,但風味又要達到一定品質,關鍵就在咖啡生豆的選擇,跟烘焙技術。」

比起單品豆,義式配方豆的平衡風味更容易被大眾接受
蔡治宇解釋:「單品豆之所以在台灣受到多數咖啡廳歡迎,除了契合第三波咖啡浪潮所倡議的「人與咖啡的融合」,更因為強調的是「單一產地風味和風土精神」,所以在販售上對咖啡師來說更具「故事性」,也就是無形的價值,但風味對大眾的接受度而言卻不一定比配方豆來得高。而配方豆雖然不是不能說故事,但多數配方豆並不會標榜豆子從「哪裡」來,而是以風味平衡為目標下去做咖啡豆搭配,並以烘焙方式調整出「更容易被大眾接受的風味」。蔡治宇回到消費者的角度說:「絕大多數的消費者是不太會去理解什麼是單品跟配方,但他心裡無形當中一定重視這杯咖啡『好不好喝』,直白來講,好不好喝跟風土的連結就比較低。」

蔡治宇也客觀的表示:「我覺得這兩種豆子,沒有真的對跟不對,好或不好,他們出現的市場經濟跟它呈現的價值,無論是形體價值,或者是非形體價值,都是不一樣的結果,兩種豆子在追求的從一開始就是不同方向。」言下之意,就是端看咖啡廳要用什麼角度,以及怎麼讓客人喝到一杯「他想要的咖啡」。原文連結